1.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
  2. 专题
  3. 百年党史看舒城
  4. 【舒城红色故事④】农民协会花遍开
【舒城红色故事④】农民协会花遍开
发布时间:2021年04月08日 09:47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、舒城县融媒体中心     阅读数:2725


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在龙舒大地上,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、洒热血,为新中国建立,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无私奉献。

为传承革命先辈红色基因,激励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,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,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、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《舒城红色故事》展播,敬请关注!  

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质是农民革命战争。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。农民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。千千万万的广大农民需要组织起来,为自己的翻身解放而斗争,这是农民的必由之路。于是,农民的自己组织——农民协会应运而生了。舒城农民协会组织的建立与党组织的成立是同步的。舒城党组织十分注重农民运动,通过宣传、发动,积极组织农民加入农民协会。农民协会作为党联系农民的纽带,领导农民起来革命。从而推翻人压迫人、人剥削人的腐朽社会制度。为此,舒城党组织规定,每个党员和农民协会会员都有发展农协会员的义务。必须在短期内有重点地联系一些农民,发展三至五人加入农协组织,壮大力量。

舒城农协会组织成立于 1929 年春,与党组织一样,由于派遣关系不同而分别隶属邻县农协会组织。大体分三个区域西北、西北和中部。


革命思想启开了贫苦农民的心扉,农民要求革命参加农协会的情绪不断高涨,农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组织不断发展壮大。区级农协会组织先后成立。1930年春,西部山区建立起晓天红三区农协会,属潜山县,辖沈桥、查湾、香炉冲等乡农会,负责人储春贯、郑万才等。与此同时,西北部建立张母桥新二区农协会(1932年5月改为六霍县二区,也称六安新二区),属六安县农协会,辖刘家圩子、西八里、西十里等地(1932年10月,新二区改为舒一区,辖刘家院、八里桥、范家店、长冲、张母桥),负责人梁建堂、汪志常和一位姓周的。此间,六安三区成立,舒城县的三拐井、南子岗、棠树、秦家桥、林摆渡、分路口等地归属六安三区。舒城中部地区于1931年2月成立杜店区农协会,负责人郑耀庭、吴飞,辖曹家河、乌沙、杜店等农协会。


据不完全统计从1929年到1931年春,全县共成立了4个区10 余个乡农协会,会员达5000余人。


舒城县农协会不仅发展迅速,而且组织建设比较全面,机构完整。农协会设有委员、常委、执常委等,很多区、乡农协会还设立政治、宣传、武装、妇女、福利等部。农协会有严明的纪律,要求会员 “努力工作,经常斗争,服从决议,破除感情,保守秘密,牺牲个人”,“上不通父母,中不通夫妻,下不说儿女”,并履行严格的入会手续,填写登记表,发给红袖章或红布条子,上写 “农协会员证” 字样。后来,农会急风暴雨般的迅猛发展和打土豪、扒粮、抗捐、抗税等斗争的开展,农协会组织由秘密逐步转向公开化。


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,舒城绝大部分山区丘陵地区建立了农协会,出现了 “遍地黄花开” 的壮观景象。


舒城党组织为发展大好形势,加强对全县农协会组织的统一领导,1931年3月10日,在张母桥板山头召开全县农协会干部大会,200多人参加了会议。大会由高峰、童子清主持。会上宣布成立 “舒城县农民协会”,推选梁建堂为主要负责人。舒城县农协会的成立,标志着舒城县农协会组织的壮大、完善,农民革命走上更大规模。舒城县农协会实际上起着临时政权的作用。她的成立,也标志着舒城革命根据地的形成,与皖西根据地组成一个整体,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东方门户。她的成立,为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创造了条件。


农协会的普遍建立,推动了舒城革命斗争的发展。各地农协会在党的领导下,农民运动蓬勃开展。当时,农协会主要开展两项活动:用贴标语、散传单、教唱歌形式宣传和发动群众,开展政治斗争;领导农民开展以扒粮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斗争。


散传单、贴标语活动,既宣传发动了群众,又鼓舞了群众的斗志,振奋了群众的精神。三元程岗农协会,多次开展贴标语、散传单活动。1930年4月的一个夜晚,他们沿沈桥通往舒城县城的大道贴上了红、绿、黄色宣传标语、传单。长冲乡农协会把苏区传单标语贴到敌人控制的集镇和交通要道,还多次把标语贴到国民党驻军的营地,一次竟将标语机智地贴到官亭街国民党驻军的岗哨门框上。传单、标语主要内容是:“红军万岁”、“拥护红军!拥护共产党!拥护苏维埃政府!”、“穷人组织起来!打倒土豪劣绅,分田分地!”、“人人平等自由,不受压迫剥削!”、“铲富济贫!”、“穷人站起来,反对不平等!”等。


教唱、演唱革命歌谣,是农协会开展启发、教育农民的一种有效形式,当时的农民贫困,上不起学,很少识字,而唱歌的形式活泼,歌词易记,能深入人心。当时流传舒城的革命歌谣很多。象宣传苏维埃,号召人民团结奋斗,建立新国家的《赤色苏维埃》、《跑步歌》、《革命歌》;象诉说劳动人民贫穷苦难的《穷人歌》、《养媳妇自叹歌》、《放牛歌》、《讨饭歌》、《小放牛》、《卖柴歌》等,题材广泛,针对性强,宣传效果好。歌词言简意赅,朗朗上口,贴近穷人的心,道出穷人的情,有很强的鼓动性。沙河观乡农协会在正月十五组织农协会员到八里桥街上玩灯,演唱革命歌谣,散发传单。


为了更紧密地团结广大贫苦农民,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,农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以扒粮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斗争。


1930 年全县大旱48天,第二年春荒严重,广大贫民嗷嗷待哺,食不果腹;而地主土豪囤积居奇,仓廪富实;奸商乘机哄抬市价,巧取豪夺,米价飞涨。舒城党组织抓住这一时机,指示农协会迅速发动组织群众,进行反饥饿运动、开展扒粮斗争。


3月12日至15日,县农协领导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全县扒粮斗争。这场斗争以梅河为中心,遍及范家店、张母桥、九井、大马厂、稻场岗、乌沙、东西港、春秋山、南港、缸窑、新街等地,席卷全县,影响深远。

张母桥的扒粮大军在童春桃(女)、徐大桂等人领导下,第一天就集合了 300多人,在赤卫队、武装纠察队配合下,扒了张母桥牛姓、宋姓、张姓等4户稻米400余担。第二天,这支扒粮队伍又乘势而上,扒光北冲地主陈兴斋、季明友、周姓3户稻米1000余担,扒光三河米商装运的 40 多帮竹排大米 4000余担。扒粮斗争的初步胜利,增强了农民革命的信心,鼓舞了斗志,激起了一些原来处于观望状态的群众的革命热情,使他们纷纷加入扒粮斗争行列。第三天,涡阳、蒙城逃荒的难民500余人也汇人了这支队伍,扒粮队伍猛增到1000余人,声势更为浩大。与此同时,朱少清、周子龙、童新如等人领导的九井田家冲、葫芦冲农协会员和群众400多人,扒了贾信仇粮食300余担。六七天后,这支队伍又拥至新开岭鹰嘴石,扒光三河粮商5000 余斤大米。姚成山、赵启海等人领导的1000多人,扒了城关李树英的14船粮食2800多担。高峰、赵新如等人领导范家店乡农协会员及群众500余人,从油茶岭、上塘埂、古楼岗、廖家冲到宋家岭,分五路分别扒尹尚荣、高德州以及刘姓、蔡姓、徐姓和龚姓等地主粮食1000余担。沙河观乡农协会在张仲之领导下,扒了陈大律师家6000余斤粮。东西港、春秋山、南港、乌沙等地农民扒粮队伍,在王谋成、凤仞千、廖寅生等人领导下,开展得轰轰烈烈,仅春秋山扒粮就达万斤。6月,板山扒粮队伍400余人,先后扒了赵金堂、靳木宁等20多户地主豪绅粮食约6万斤,并在中家院搭粮台分粮。全县其它地区大多搭有粮台。贫困无粮的群众喜气洋洋地领到了救命粮,十分高兴。一些没搭粮台的,则各扒各要,多少不限。


这次遍及全县的扒粮运动,充分显示了组织起来的农民的力量,打击了地主豪绅,震撼了国民党舒城县政府。3月15日,国民党县政府急忙出动自卫队将这次斗争镇压下去。扒粮斗争虽然失利了,但是,扒粮斗争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,共产党的主张更加深入人心,群众从斗争中看到了希望,增强了斗争信心,阶级觉悟迅速提高,出现了踊跃参加农协会的热气腾腾局面,大大推动了舒城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。



主办单位: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: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:0564-8623660 传 真:0564-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64-8624824 信箱:8623660@163.com

皖ICP备07011113号-1 皖网宣备070025 Copyright ◎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 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

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   技术支持: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